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主余凤
“岁月安宁英雄筑,吾辈勿忘幸福源。”
当金色秋风漫过沂蒙大地,与沉淀的红色记忆交织碰撞,这片曾见证无数牺牲与抗争的土地上,处处涌动着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更激荡着传承红色精神的坚定信念。这个九月,临沂市以“关怀—教育—缅怀”为主线,串联起一场场浸润人心的活动,让革命先烈的精神在新时代土壤中扎根生长,成为激励党员干部、退役军人与普通市民砥砺前行的不竭力量。
关爱老兵,情暖烈属
“英雄身许国,全民尊其家。”在沂蒙,“拥军爱军”从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日常的具体行动。红色九月里,临沂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将政策温度转化为实际关怀,精准送达老兵与烈属身边,用细节诠释“不曾忘却”的承诺。
9月2日,蒙阴县垛庄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带着轮椅、血压计等物资,走进古泉村抗战老兵刘乃湘家中。百岁高龄的刘老正静坐院中,阳光轻抚着他布满皱纹的脸庞,见工作人员来访,老人眼中瞬间泛起惊喜。站长公丕娥轻握老人的手,柔声介绍:“刘爷爷,这是中国退役军人关爱基金会捐赠的物资,以后出门方便,也能随时监测血压了。”
话音落下,老人仿佛被触动了记忆的闸门,断断续续讲述起当年抗击日寇的烽火岁月,公丕娥一边认真聆听,一边为老人整理衣领,动情地说:“您是国家的功臣,您的贡献我们永远铭记。”
这样的温暖场景,在沂蒙大地不断上演。为守护优抚对象的健康,沂南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市荣军优抚医院,为部分优抚对象开展免费健康体检,项目涵盖血压、血糖、心电图、B超等多项内容。医务人员不仅为优抚对象检查身体,还现场提供健康咨询与生活指导,让专业医疗服务走进家门。一位参与体检的烈属感动地说:“党和政府始终惦记着我们,这份温暖我们永远铭记。”
国庆假期前夕,临沭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又专程来到大兴镇李格庄村,走访双烈属任际典老人。“老人家,最近身体怎么样?家里有没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工作人员仔细了解老人的生活需求,将慰问品与慰问金递到老人手中。任际典老人眼眶微红,声音带着哽咽:“孩子们都为国家牺牲了,可这么多年来,党和政府一直照顾我,这份恩情我永远不忘。”
关怀是有温度的守护,尊崇是有力度的行动。近年来,临沂市退役军人系统坚持“政策+服务+关爱”三位一体,定期走访、节日慰问、解决难题,不仅送去物资,更传递精神慰藉。
红色教育,深入人心
“少年强则国强”,红色基因的传承,离不开下一代的接力。临沂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通过“老兵宣讲”“红色观影”“跨地联动”等多元形式,让红色教育走进校园、社区与机关,在每个人心中播撒爱国的种子。
9月1日,一场跨越千里的“开学第一课”在福建龙岩与山东临沂同步开启。两地退役军人事务局携手当地学校,通过视频连线,共同缅怀全国首批著名抗日英烈陈明。默哀致敬、同讲故事、互动问答、分享感悟、齐读烈士家书……一个个环节串联起烈士的生平,让两地学生深刻感悟到,英雄从未远去,精神始终相连。
9月3日,郯城县“老兵爱郯”志愿宣讲团走进东方红小学,94岁的抗战老战士王开昌成为最特殊的“老师”。他与师生一同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直播。阅兵结束后,王老结合自身经历,讲述烽火岁月里的战斗故事,没有华丽辞藻,却让孩子们听得入迷,纷纷围上前,轻轻触摸他胸前的奖章——这些见证民族苦难与辉煌的勋章,在孩子们清澈的眼神中,找到了新的传承载体。
红色教育不止于课堂,更融入生活日常。在蒙阴县常路镇,红色电影、英烈讲解“四进”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9月2日晚,盛和村文化广场早早坐满村民,红色经典电影《烈火金钢》的幕布在夜色中展开。当看到影片里战士们与敌人殊死搏斗的场景时,现场不时响起阵阵掌声。村民霍亚楠带着孩子前来观影:“小时候我跟着爷爷奶奶看这类电影,现在带孩子重温,就是想让他知道,今天的好日子是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必须懂得珍惜。”
为进一步深化青少年思政教育,9月11日,“弘扬抗战精神 争做时代先锋”山东英烈文化走进青少年2025年开学季活动在临沂大学举行。活动现场,华东革命烈士陵园讲解员深情讲述“沂蒙红嫂”明德英的大爱故事,抗战将领后人罗小明、孙东宁生动再现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烽火岁月;同时还举行了红色图书捐赠仪式,《初心永远 薪火相传》《像英烈那样守纪律》等优秀读物被送到青年学生手中,为他们的成长注入丰厚的精神滋养。
尊崇英烈,缅怀忠魂
九月的沂蒙,既有温暖的关怀、生动的教育,更有庄重的缅怀。在一个个特殊的日子里,临沂以最肃穆的仪式,唤醒集体记忆,把对英烈的敬意融入每一代人的血脉。
9月18日,防空警报准时响彻临沂上空,尖锐的鸣响划破天际,也叩击着每个沂蒙人的心灵——这是刻进民族骨血的“记忆密码”,提醒着人们铭记那段山河破碎的岁月。
当天上午,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内松柏静默,革命烈士纪念塔前庄严肃穆,临沂市“铭记历史 勿忘九一八”全国同步铭记活动在此举行。全体人员整齐列队、统一着装,在默哀中回望历史,在肃立中凝聚力量。
“声震沂蒙”抗战诗歌朗诵环节,让红色记忆有了更鲜活的表达。金雀山小学的少先队员们,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讲述“八女投江”的壮烈;山东医专的大学生志愿者齐声朗诵《勿忘国耻 强国有我》,青春的嗓音里满是担当;沂蒙老兵代表以苍劲语调念出《渊子崖保卫战赋》,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战火的温度;华东革命烈士陵园讲解员团队的《红铁》诵读,更将抗战精神的坚韧与不屈演绎得淋漓尽致。不同的声音,同样的赤诚,如溪流汇聚成江河,让抗战精神在代际传承中愈发磅礴。
9月30日,第十二个烈士纪念日,临沂市在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举行烈士纪念日公祭活动,缅怀英雄伟绩、传承英烈精神、汲取奋进力量,向人民英雄致以崇高敬意。参加活动的全体人员脱帽肃立默哀,缅怀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共和国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烈士。伴随着深情的《献花曲》,礼兵稳稳抬起花篮缓步前行,将花篮整齐摆放在纪念塔基座上,红色缎带上书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格外醒目。
各区县同步行动,罗庄区将零散烈士墓集中迁葬入园,让忠魂“归队”,不再孤单;蒙阴县垛庄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组织20名优抚对象代表,前往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开展祭扫志愿服务,在粟裕将军墓前,大家整齐肃立、深深鞠躬,随后小心翼翼地为烈士墓清扫尘土、拔除杂草;沂水县第六实验小学的师生走进沂水红色革命纪念馆。泛黄的历史照片、带着弹痕的革命文物、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迹,仿佛将大家带回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名少先队员凝视着展柜中的旧物,轻声立志要好好学习,不辜负先烈的牺牲。
……
从关怀老兵烈属的“暖”,到深耕红色教育的“活”,再到缅怀革命英烈的“敬”,临沂市的红色九月,以一系列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活动,让红色基因深植人心,让爱国情怀成为跨越代际的共同信仰。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