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历城董家中心中学马俊红: 用温暖教育铺就成长之路

壹点探校 14:11

“教育绝非仅限于眼前的分数与升学,而是着眼于学生十年、二十年后的未来。”济南市历城区董家中心中学教师马俊红,这位深耕九年级数学教学与班主任工作多年,如今又执掌七年级新班的“老教师”,用二十余年的坚守与实践,践行着这一教育信念,以温暖之力陪伴学生走过成长关键期。

分数之外:

低分少年搭建自信阶梯

临近毕业,升学压力让学生与家长陷入交织的焦虑,沟通常常变得敏感。马俊红对此深有体会,也更坚定了与家长携手护航的决心。

“老师,我家孩子是不是没救了?”小宇妈妈第一次找马俊红谈话时,眼眶泛红,语气里满是焦虑。成绩单上“数学35分”的红色数字,像一根刺扎在家庭心上。而往日篮球场上生龙活虎的小宇,此刻低着头,双手紧张地搓着衣角,没了半分朝气。

“我面对的不仅是一个分数的问题,更是一个正在失去自信的孩子和一个陷入焦虑的家庭。”马俊红当即安抚家长:“分数只是孩子成长的一个侧面,比起一次考试,保住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对自己的信心更重要,我们一起来想办法。”

为小宇量身定制的“系列化、持续发展”育人方案随即启动。马俊红先进行了长达两小时的深度家访,不去告状,而是全面了解小宇的成长环境、篮球爱好以及学习困难的真实原因,与家长达成“帮助小宇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共识,还建立“家校联系本”,每周同步他的进步与困惑。

在班级里,马俊红特意增设“体育委员助理”一职,让小宇负责课间操整队和器材管理。在擅长的领域,小宇找到了存在感,脸上的笑容渐渐多了起来。马俊红还在全班面前表扬他的责任感和领导力,这份肯定为他注入了动力。

数学学习上,马俊红为他设计“基础巩固计划”,不强求攻克难题,而是从基础例题入手,每弄懂一个知识点就打勾奖励。同时发动班级学习小组,让耐心的“小老师”课余带他写作业,营造“同伴互助”氛围。此外,她还找来优秀运动员的成长故事与小宇共读,引导他思考:“篮球打得好需要战术策略,这得有文化知识做基础”,将学习与他的篮球梦想链接,激发内生动力。

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小宇的成绩时有波动,也曾懈怠反复,但家校紧密配合的“托举”从未缺席。一个学期后,小宇的数学成绩奇迹般及格了,更重要的是,他变得阳光开朗,学会了为目标付出努力。毕业时,小宇在留言卡上写道:“老师,谢谢您没有放弃那个考35分的我。是您让我知道,我除了会打球,也能学好数学。”

新生启航:

用系列行动浸润成长点滴

2024年9月,新任七年级班主任的马俊红,看着眼前一张张稚嫩的脸庞,感慨这像“等待落笔的画卷”——孩子们眼中有对未来的期待,也有青春的懵懂,这份鲜活让她更觉责任与幸福。

开学伊始,马俊红在彩色心形卡纸上打印言行规范和励志语言,让同学们随机摘下“小心心”,朗读上面的文字。她想借此引导孩子们的言行,种下“战胜困难,战胜自己”的信念、“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责任意识,以及“我们跟他们不一样”的精神自豪感,让这些信念融入日常言行,在未来不断升华。

“育人工作不能是碎片化的点缀。”马俊红摒弃零散教育行为,采用“持续性与序列化相结合”的模式,让教育浸润成长全程。针对很多孩子沉迷网络、与家长沟通不畅的问题,她在班内开展《爸爸妈妈我爱您们!》《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主题系列家庭实践活动:倡导同学们周末帮父母做家务、做拿手菜、拎东西,传统节日制作粽子、豆萁、春卷等美食,父亲节、母亲节亲手做礼物。这些活动既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与自理能力,更唤醒了感恩意识,培养了坚韧品质与责任担当,让“五育并举”从课堂延伸到家庭,实现“知行合一”。

班级奖惩制度也充满巧思:马俊红采用晋级形式,根据日常表现计分,从十分到小星星、小粘贴、小奖状,再到刮刮卡抽奖,最高奖励是“班主任亲手制作的美食”。这份特别的激励,让孩子们持续进取,动力十足。新学期,她又以《扬帆起航再出发》延续巩固上学期的习惯,期待孩子们更上一层楼。

“教育是‘静待花开’的艺术,更是‘未雨绸缪’的科学。”马俊红说,唯有将目光投向远方,用系统而温暖的力量悉心灌溉,才能真正赋能每一个生命成长,让他们既拥有迎接未来的能力,更具备创造未来的力量。这是她作为人民教师的责任,更是对教育初心的诠释。

责任编辑:王丛丛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