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在全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工作简报中,对山东科创旗下山东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的创新实践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工作简报中指出,山东知识产权运营中心通过“运营链、需求链、技术链、转化链”四链协同,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知识产权全流程管理,打造出纵横交织、智能高效的知识产权运营生态体系,为山东省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全文如下——
构建知识产权运营新生态 激活专利转化 “链式反应”
2023年以来,山东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以“运营链、需求链、技术链、转化链”四链协同为抓手,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与管理全流程,构建起纵横交织、智能高效、赋能多元的知识产权运营生态体系,有效赋能山东省多地市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
一、织密运营链,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运营中心依托省科创集团科技成果转化3.0模式经验,构建“纵向三级联动、横向三方协同”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网络。在纵向上,运营中心已在临沂、潍坊、泰安设立3个分中心,并进一步下沉至郯城、沂水等县区设立工作站,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服务体系,使专业知识产权服务直达基层,激活县域企业创新活力。在横向上,运营中心借助省科创集团资源,建立与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及专业服务机构的协同机制,搭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平台,打破信息壁垒,推动“纸面专利”与产业需求高效对接。
二、深耕需求链,牵引技术研发与转化
运营中心始终坚持从企业实际技术需求出发,反向引导研发方向与专利转化路径。一方面,通过深入企业“把脉问诊”,精准挖掘技术痛点。例如推动康爱特化工公司与临沂大学化工学院徐士超教授团队围绕“合成香料研发-工艺升级-成果转化”展开合作研发。另一方面,通过高效匹配存量专利与企业需求,促成供需双方对接。例如,在晟泰高分子材料公司与曲阜师范大学冉维广教授团队的合作中,基于企业实际生产数据和高校专利成果,明确以“实验验证—参数固化—设备改造”为路径,促成嘧啶呋喃酮单釜稳定产出1235公斤的工艺优化。截至目前,运营中心已累计走访企业1000余家,摸排技术需求500余项,持续推动高校院所专家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
三、强化技术链,突破转化信息壁垒
运营中心引入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大幅提高海量专利与企业需求信息的匹配能力,实现高效精准匹配。依托国家专利导航综合服务平台,整合省内8.5万件存量专利,并引入省外“双五星”等高价值专利,构建了涵盖30余万条专利数据的“高校院所专利转化资源库”。通过AI技术对专利文本进行深度语义分析、关键词解构与技术图谱构建,形成专利智慧匹配系统。该系统能够根据企业技术需求,快速筛选出高度相关的专利与人才资源,实现“技术—专利—人才”一体化推送。截至目前,已为省内外443项企业、产业技术需求匹配了1000余件高校存量专利和60余位高层次人才,推动存量专利转让许可近2000件次,专利对接效率提升3倍以上。
四、激活转化链,赋能产业创新升级
运营中心构建“专利+”的创新多种转化模式,深度赋能产业升级。在“专利+项目”方面,以临沂信邦生物为例,运营中心通过整合上下游专利资源、构建知识产权壁垒、规划主导产品等策略,助力企业顺利申报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项目,同步增强其政策受益能力。在“专利+人才”方面,如郯城合创新材料案例中,推动齐鲁工业大学王强教授专利技术转移,促成其团队深入参与企业“瓦楞纸生产技术研发项目”,实现技术升级与绿色改造(预计年节电13万度、节水5万方),驱动绿色化工产业链整体提升。此外,运营中心还通过“专利组合”转化放大价值、“技术FTO”护航产业化等知识产权服务,助推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跃迁。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