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服务岂能“挟座要价”

视点 08:21

本来已划分好座舱等级并按等级售了票,却还要在旅客值机选座时加一道“锁”,让旅客付费或花费积分开“锁”……近年来,一些航空公司饱受诟病的“付费选座”业务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在争议声中愈演愈烈,俨然成了“行业惯例”。法律人士指出,“锁座”不仅涉嫌违反了《公共航空运输旅客服务管理规定》,还涉嫌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价格法。

“付费选座”的盛行,折射出航空公司对利润的过度追逐。原本属于基础服务范畴的座位选择权,被人为分割为“付费区”与“免费区”,前排、靠窗、宽敞座位等优质资源被划入付费范畴。这种将基本服务“商品化”的做法,本质上是将乘客的刚性需求转化为盈利点,无异于“挟座要价”。尤其对于老人、孕妇、儿童等特殊群体,若因经济原因无法付费选座,只能被动接受狭窄、颠簸的位置,显然有失公平。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航空公司的“付费选座”,缺乏透明与规范。不同航司收费标准差异悬殊,同一航司不同航线的定价也混乱不一。部分航空公司甚至将紧急出口等安全责任较高的座位高价出售,却未充分告知乘客应承担的义务。这种“模糊定价”与“信息不对称”,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更扰乱了市场秩序,让“付费选座”沦为一场缺乏规则的游戏。

破解这一困局,需多方合力。监管部门应尽快出台规范,明确“付费选座”的边界与标准,禁止将基础服务强制捆绑收费,保障乘客的基本选择权。同时,推动航空公司建立透明、合理的定价机制,对特殊座位明确标注权责,避免信息误导。更重要的是,航空公司需回归服务本质,将“付费选座”作为补充而非主流,通过提升整体服务质量赢得市场,而非依赖“座位变现”的短视之举。


(作者:汪昌莲,来源:潮新闻)

责任编辑:朱文龙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