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飞行43载,山航机长采绪芳告别蓝天

交通能见度 昨天15:42 2015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白新鑫

窗外,引擎轰鸣是熟悉的背景音;窗内,目光追随着金鹰划破长空。四十三载光阴,从翱翔战鹰的空军健儿到驾驶民航客机的资深教员,采绪芳的生命轨迹始终与蓝天紧密相连。如今,这位有着近2万小时飞行经历将毕生心血倾注于“飞行”这一件事的飞行老兵即将告别他深爱的驾驶舱。

回首来路,是迎难而上的执着、是千锤百炼的匠心、是永不降温的热爱,更是那句朴实而厚重的心声:“我努力了,对于飞行我没有任何遗憾。”此刻,他望向窗外,一架飞机正昂首冲向云端,仿佛是他职业生涯最生动的注脚。

从部队到民航,43载蓝天情

“最后再连飞4天,飞了43年,我这辈子没干别的,就专心干好飞行这一件事。”窗外不时传来阵阵飞机起飞引擎轰鸣声,采绪芳望着窗外,回忆起自己的飞行生涯。

1982年,带着对蓝天的憧憬跟向往,采绪芳应征入伍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从飞行学员到飞行教员,采绪芳在部队期间表现优异,荣获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部队的生活不仅让他拥有了良好的飞行技术,更是造就了他坚韧的意志品质。

2000年,采绪芳从部队转业来到山航,从空军到民航,采绪芳迎来了人生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在部队时注重的是飞行操控技术,而民航更多的是按照流程标准化操作。”采绪芳说。刚加入山航时,英语成为摆在他面前的第一个难题,“部队里开的都是苏式飞机,而民航都是欧美的飞机,英语必须要学好。”采绪芳说,他跟同事三人一组互相练习英语,晚上躺在床上脑子里都是一个个英文单词。“没有什么好方法,只能多付出时间来补习,那段时间我一天要洗早几次澡,背单词困了就去冲凉,回来接着背。”采绪芳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成功跨过英语这道坎并完成机型改装,正式成为一名民航飞行员,开启了他25年的山航飞行之旅。

“飞行飞行,不飞不行”

采绪芳说他的飞行生涯是很“幸运”的,他在飞行中几乎没有遇到过特别惊险的时刻,虽说也有过一些特殊飞行经历,但他都能够完美解决。

在他刚刚升为机长时,有一次青岛飞上海,采绪芳遇到突发的雷雨天气,飞行途中他看到前方云中电闪雷鸣,因为周边空域有限,左右绕飞空域不够,为了不让飞机进入雷雨中,他最终跟地面沟通后选择向上爬升。“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能够控制风险的机长才是一名合格的机长。”采绪芳说。

从成为民航飞行员的那天起,采绪芳一直保持着一个习惯,那就是不论平时工作再忙,只要有飞行任务时,他都会抽出时间认真研究航行情报、机场信息、导航及天气;飞行结束回家后他也会进行复盘,看看哪里还有进步的空间。

“飞行飞行,不飞不行。”

尽管除了飞行外,采绪芳还有很多地面事务性的工作,但对于飞行这件事他始终没有丝毫松懈,不会因为自己是一名资深机长,是经验丰富的老飞行员而懈怠。

高温低温怎么飞?高海拔怎么飞?大风天气怎么飞?在他看来,没有两次飞行时一样的,最好的起落永远是下一次。

最爱一声“采教员”

“我还是喜欢大家叫我采教员。”采绪芳笑着说,同事对他的几个称呼里,教员是他最喜欢也是最习惯的一个。

在部队时他就从事教学工作,来到山航后,25年的飞行生涯中他也带飞过许多飞行员,采绪芳有着自己的一套“空中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分段放手教学是他一直来坚持的带飞方式。“在安全范围内尽量让他们自己纠正偏差,不然他们操作稍微出现一点偏差我就插手,他们永远不会成长。”采绪芳说。

很多飞行员都喜欢跟他一起飞,一方面能够实打实地得到提成,另一方面采绪芳的性格也不会给飞行员带来太多压力。他不会用过于严厉的语气指正,在他看来,驾驶舱氛围很重要。“飞机是一个系统性的交通工具,想要安全驾驶飞机需要很多人的配合,机组是一个整体。”采绪芳说。

想要把飞机开好就要有“匠心”。

飞行技术是基础,只有经过不断的历练与打磨,把基础打牢才是通往成熟机长的道路。采绪芳常常跟年轻飞行员讲,技术的提高是无止境的,要耐得住寂寞,要专注于飞行。谈到几十年如一日的飞行为何能够一直保持对激情与活力时,采绪芳说是因为热爱。

从小他就对飞行充满兴趣,飞行本身就是他的兴趣爱好,只要有时间他就会琢磨飞行,从没有过对于工作的厌恶感,也就自然没有什么“班味”。

飞行队伍讲究传帮带,技术、作风、理念等等都需要一代代传承,平时没有飞行任务时,采绪芳还会举办各种活动跟飞行技术沙龙,帮助年轻飞行员快速成长。“一名成熟的机长需要8-10年的悉心栽培,能够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发挥我的作用,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采绪芳说。

“我努力了,没有遗憾”

在山航的25年里,除了飞行,采绪芳也先后在多个部门任职从事地面事务性工作。

提到如今的运行风险控制中心(以下简称“运控”),他说很幸运能够在运控工作。“以前只是从飞行员的角度去看待飞行,来到运控后看待飞行的角度变了。”采绪芳说,运控就像是“大脑”,在整个飞行过程中起到指挥的作用。

“我们运控的小伙子们都很专业,责任心也都很强,跟他们共事也让我学到很多。”采绪芳说,运控为飞行提供很多系统性决策,串联起飞行与其他地面部门,更像是“齿轮”,让整个飞行能够顺畅运行。

“很感谢大家,这么多年来对我的包容与支持。”采绪芳说,“我努力了,对于飞行我没有任何遗憾。”如今,他终于可以骄傲的说出那句安全飞行了一辈子。

43年飞行生涯,采绪芳说最感谢的还是自己的家人,是家人无条件的支持,他才能够专注于飞行。“飞行经常要驻外,一出去就是很多天,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我几乎顾不上,这么多年很感谢家人。”采绪芳说。

如今,他即将要跟打了一辈子交道的飞机说再见了,他跟排班的同事说:“能多排就多排两天吧,不然以后可能摸不到操纵杆了;而且正值暑运旺季,能多分担一点。”

“漂亮的话我也不会讲,总之我这一辈子别的事情没做,就把飞行这一件事干好,没有遗憾。”采绪芳再次望向窗外,一架飞机正划过天空冲上云端。

责任编辑:白新鑫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