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楠楠
9月17日,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回望十四五 奋楫启新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会上,国家税务总局烟台市税务局党委委员、总会计师焦琴介绍了税务部门在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的相关举措。
据介绍,“十四五”以来,烟台税务部门主动服务和融入开放型经济发展格局,在吸引外商投资和服务对外投资等方面实施了一些具体举措,积极助力烟台市对外开放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推进。
在吸引外商投资方面,落实好税收优惠政策。为了鼓励境外投资者持续扩大在华投资,我国自2017年起,对境外投资者从中国境内居民企业分配的利润,用于境内直接投资并符合规定条件的,暂不征收预提所得税。2025年进一步加大了优惠力度,取得上述利润用于境内直接投资并符合条件的,可以按投资额的10%抵免境外投资者当年的应纳税额,当年不足抵免的准予向以后结转。“十四五”期间,外资企业累计有超过60亿元的利润享受到再投资税收优惠。
实行重点外资项目税费服务“项目长制”。为烟台市的6个重点外资项目配备了服务人员和团队,具体负责统筹项目相关的政策辅导、部门协作和争议解决等工作,通过伴随项目立项、实施、运营到退出全生命周期的跟进服务,帮助其更好地适用中国税收政策。
积极运用预约定价安排措施。“十四五”期间,烟台市3家外资企业与税务机关协商,就其与境外关联企业之间业务往来的定价原则和计算方法达成了预约定价安排。这是税务部门对跨境投资者提供的一项个性化服务举措,既帮助外资企业获取了税收确定性,降低了税收遵从成本,也有利于避免国际重复征税。
在服务对外投资方面,优化证明开具流程。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是对外投资企业享受协定待遇、开展跨境经营的重要资料。为了进一步便利烟台的“走出去”企业开具这个证明,税务部门不断优化工作流程,目前已经实现了证明的网上办理,并且将办理时限由10个工作日压缩至7个工作日。自2025年4月以来,已经为17户有享受税收协定待遇需求的纳税人在线开具了证明。
依托税收协定相互协商机制解决国际税收争议。“走出去”企业在与我国签订税收协定的国家和地区从事经营的,如果遭遇到缔约对方税务机关不公正的税收待遇,可以向国内税务部门反映,申请启动税收协定下的相互协商机制。前期,烟台税务部门成功推动解决了1户企业的境外税款错缴问题,维护了企业的合法税收权益。
落实跨境税收服务创新实践清单。税务部门积极推动在烟台自贸片区建立了山东省首个跨境税收服务创新实践基地,并联合多个部门共同制定了包含14条具体任务的创新实践清单。通过强化部门协同联动,促进服务便利化,共同推动烟台市加快形成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