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工业史料笔记:1960年上海中华搪瓷厂迁厂济南的老物件

文史研究院 09-15 2727


一、1960年9月:上海中华搪瓷厂迁厂留念搪瓷面盆

上海中华搪瓷厂迁厂留念搪瓷面盆(以下简称“搪瓷面盆”),盆口直径36厘米、高11.5厘米,重1千克,主画面为月季花、奶黄底色,盆壁内侧隶书:“上海中华搪瓷厂迁厂留念(字径3厘米)”“一九六〇年九月(字径1厘米)”,盆底:“立鹤商标(公私合营上海中华搪瓷厂出品)”“60—7—14”“超级”等。

二、1960年8月20日:上海中华搪瓷厂职工赠济南轻工化学厂职工同志搪瓷茶盘

上海中华搪瓷厂职工赠济南轻工化学厂职工同志搪瓷茶盘(以下简称“搪瓷茶盘”),盘口直径30厘米、高3厘米,重千克,梅竹兰菊图案、大红底色,盘内右侧隶书(字径0.6—1厘米):“赠給  济南轻工化学厂职工同志留念   上海市中华搪瓷厂职工赠  一九六〇年八月廿日”。盘底无商标、文字。

【按】

1、1992年《山东济南搪瓷厂厂志(1921—1985)》(稿本):1960年8月15日,上海玻璃搪瓷工业公司与济南轻工业局签订《上海中华搪瓷厂迁厂协议书》。在迁厂协议书签订前,1960年2月,山东省轻工业厅从系统单位中抽调20名青年工人,到上海中华搪瓷厂实习、学习,配合搬迁工作。7月上海中华搪瓷厂曲素康、黄荣全等人随设备先行来济,进行设备安装和筹建工作。9月18日上海中华搪瓷厂全体职工(笔者注:300余人)从上海动身,于9月20日到达济南,同月组建济南轻工化学厂搪瓷车间(四车间),年底生产出10、12、14厘米金钱碗和18—20厘米焖锅。1961年6月,济南轻工化学厂搪瓷车间独立,名称“山东济南搪瓷厂”。

2、1960年6月15日《公私合营上海中华搪瓷厂迁厂工作行动计划》:“时间安排:准备工作6.1—6.20,党支部、党内动员6.20—6.25,中层骨干动员6.25—6.30,调查群众、解决困难7.1—7.10,核算迁厂材料和解决运输7.10—7.15。停产7.20。动员7.20—7.25。拆迁7.25—8.5。办理户口8.5—8.15。启程离沪8.15。”

,3、从“搪瓷面盆”盆底“60—7—14”(1960.7.14),知其为上海中华搪瓷厂停产(7.20)前所制。“搪瓷茶盘”虽落款“一九六〇年八月廿日”,其亦应为上海中华搪瓷厂停产(7.20)前所制。

4、“搪瓷面盆”所饰奶黄琅粉,是该厂前身上海中华珐琅厂于1930年首创(《上海搪瓷工业大事记》)。品质“超级”的“搪瓷盆”,应属上海中华搪瓷厂时期的代表制品之一。

5、“搪瓷茶盘”中,“学”为俗字写法,系草书楷化字。“聀”,《辞海》:“职俗字”。1935年发布的《第一批简体字表》(1936年收回)收“聀”。

6、“搪瓷面盆”“搪瓷茶盘”的美术设计,与主题契合。月季花,又名长春花,有很强的适应性;梅竹兰菊,则有君子之谓。上海中华搪瓷厂《迁厂前各类技术人员情况(表)》显示,时该厂有美术设计二人,其一为后任山东济南搪瓷厂美术设计组负责人的江石邻先生(1920—2014)。“搪瓷面盆”“搪瓷茶盘”的美术设计,疑出江石邻先生之手。江石邻先生《长寿是种智慧》(刊上海市文史研究馆编《仁者寿:文化名人的长寿人生》,中西书局2013年版):“1956年我进了上海市玻搪公司,在美术设计组工作,组长是著名岭南画家黄幼吾。4年后我随厂(上海中华搪瓷厂)内迁到了山东济南,在那里生活了整整22年。”

(郇起鸿 写于2025520日,修改于9月15日)

责任编辑:郭学军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