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陶春燕
近年来,聊城市科技局深入贯彻落实“制造业强市”战略部署,充分发挥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牵头部门作用,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抓手,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提质升级。今年上半年,全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完成产值161亿元,同比增长14.9%,增速居12条产业链首位。
在产业链企业规模上,拥有规上企业71家,培育了“小巨人”企业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8家、瞪羚企业12家。拥有中通客车、中通新能源和时风集团3家整车制造龙头企业,以及友升铝业、博源精密、通盛汽车、端子电器等车身铝合金材料、电池部件、空调、线束生产企业。
在产业链创新水平上,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5家,实施省级技术攻关项目10项,57家企业获得省级研发补助300余万元。实施“一链一院”行动,推动产业链龙头企业中通客车与山东交通学院共建“聊城市低碳智能车辆技术及应用现代产业学院”。
在产业链生产能力上,具有生产客车3万辆、专用车2万辆、农用汽车130万辆、轻卡8万辆的能力,拥有年产500万台套单缸泵、1000万支喷油器、310万台汽车散热器、350万只汽车轮毂、55万台冷凝器等的生产能力,形成了集整车和零部件研发、生产、贸易为一体的汽车产业体系,助力聊城成为全国重要的客车、专用车和零部件研发和制造基地。
8月15日,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企业家系列现场记者见面会聊城装备制造和汽车及零部件专场,市科技局四级调研员于得华表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作为聊城重要的支柱产业和传统优势领域,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市科技局作为产业链牵头部门,将聚焦企业发展需求,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全面推进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向高端、智能、绿色方向转型升级。
坚持招引聚链,夯实产业后劲。密切关注产业发展新趋势、新变化,制定完善聊城重点企业图谱、产业链图谱,组织开展供应链对接活动。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汽车产业展会,对接行业头部企业,扩大市场份额。围绕龙头企业配套,重点开展电池、电机、智能驾驶等领域点对点精准招商,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链集聚效应。
坚持科技强链,激发产业活力。支持产业链企业强投入、建平台、引人才、促研发,推动更多产业链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切实提升产业创新实力。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围绕技术堵点和前沿领域,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带动产业提质升级。
坚持龙头引链,壮大产业筋骨。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整合产业链资源,扩大企业规模。比如,支持中通客车抢占产业发展前沿,打造国际知名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支持时风集团用好轻卡生产资质这一资源,大力发展新能源轻卡产业。强化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共同开展产品研发与市场开拓,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坚持服务稳链,优化产业环境。开展巡链诊链活动,邀请汽车产业领域的技术专家、管理专家、金融专家,深入企业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创新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推广成果转化贷款等金融产品,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狠抓上级支持产业发展的惠企政策落实,切实激发企业发展动力。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