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济南市莱芜区寨里镇蔬菜合作社年近80岁的朱甲斌在帮办专员吴翠花的帮助下,通过手机完成了合作社成员变更登记。往年此时,他需奔波15公里到镇便民服务大厅排队,如今莱芜区“商事登记直通车”开进田间地头,5分钟便办妥手续。
今年以来,莱芜区聚焦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以“直通车四进”“137服务模式”“镇街标准化建设”三大创新为抓手,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向智慧化转型,以制度创新破除营商环境“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一季度,全区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率达98.9%,群众满意度保持在99%以上。
“以前办个执照这也不懂,那也不明白,到处打听,要往城里或镇上跑好几趟,现在赶集的工夫就能办好。”在高庄大集移动审批点,刚拿到营业执照的张庆香说。看似透明的政策,有时却如一道“玻璃门”,为打通农村经营主体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等痛点,莱芜区创新推出“商事登记直通车”服务。这支由10名业务骨干组成的红色车队,渗透到14个镇街的田间地头、农村市集、园区大棚、镇村企业。
自今年1月启动以来,莱芜区“商事登记直通车”累计行程1.2万公里,开展12次集中攻坚,上门服务经营主体并解决个性化问题350余个,服务触角延伸至全区65%的行政村。
走进莱芜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屏幕上“政务服务运行监测平台”数据实时跳动,这是“137标准化商事登记服务模式”的智慧中枢。该模式以“一队三员七办”为核心,构建起商事登记服务闭环。
“一队”即跨部门协同的“商事登记先锋服务队”,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三员”包括全事项首席商事专员、全流程帮办代办专员、全网通智慧导服专员,形成“精准把脉+全流程导航+24小时答疑”体系。“七办”则涵盖自助服务办、全程帮代办、线上导服办、便民就近办、上门灵活办、“一件事”集约办、跨域联合办,7种服务模式形成“组合拳”。
首席商事专员毕秀菊的记事本上,记录着企业各类“疑难杂症”,帮办专员李红将复杂流程分解为“看图操作”步骤图,而24小时在线的导服专员则通过远程指导,帮助企业“一次通过”材料审核。“三员”协同机制破解了传统政务服务的碎片化难题,也使得企业在各部门之间转来转去的“旋转门”变为“服务闭环门”。
“真没想到镇里就能办股权变更,而且一次就办好了!”在苗山镇便民服务中心,经营农副产品销售的负责人王鑫20分钟便完成了原本需要到区里办理的业务。这得益于莱芜在全区推行的“三统一”标准体系,使得审批事项在镇街即可“一次办理、一次成功”,打碎让企业、群众一次次跑腿的“弹簧门”。莱芜区统一编制操作手册,明确145个审查要点,覆盖超过6万家个体工商户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登记需求,实现全域商事登记工作的统一管理与高效运作。
“经营主体的需求在哪里,我们的服务就延伸到哪里。”莱芜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书记孟国玲说,这场刀刃向内的改革仍在继续——济南市即将试点的“AI智能预审系统”可实现材料预审准确率大幅提升,即将上线的“政策计算器”可为企业精准匹配适用政策。经营主体“如鱼得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才有不竭动力。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